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劍道的修行與感懷(八)

大道廢,有仁義
      
       你可以反對任何事情,但是,民主自由的真諦是普世的價值,不能因為你討厭一個人,就失去了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與公理正義的價值標準。難道一個女子被強暴了,我們要怪她穿著太曝露﹖車子被偷了,要怪車主買的車太好﹖家中被偷了,要怪屋主買的是豪宅﹖錢被搶了,要怪他太有錢﹖小孩被霸凌,要怪他太白目﹖學生愛翹課,要怪老師不點名﹖竊賊偷了錢,要怪主人不用保全﹖為了政治,我們難道真的要顛覆是非對錯的標準,要犧牲道德人性的價值與摧毀公理正義的防線﹖台灣現在真是世衰道微、棄禮捐恥、理盲昏昧、正言若反、邪人高張、賢士無名。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 亂,有忠臣。仁義的忠臣之士們,希望能站出來講講真話,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要合理暴力,不要曲解詭辯,不要獨攬正義,不要革命無罪,不要造反有理,不要讓台灣變成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之地。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我們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國家社會再這樣下去,真的會繁榮富裕、康莊太平嗎﹖我不喜歡談政治,但是,身為一位修行劍道之士,我要講真話!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劍道的修行與感懷(七)

必也正名乎
      
       從此刻起請不要再叫它頭巾
       長久以來在台灣甚至整個華人的劍道界中大家都習慣將手拭稱為頭巾 這真是一個很嚴重的謬誤啊!筆者認為掌理全國劍道事務的協會應該出面澄清甚至全面正名可是一直未見大老們對這件事發表看法因此本人斗膽藉由此一小小專欄推動對此物的正名運動希望兩岸三地的華人劍道界以及銷售劍道護具用品的廠商對能正視此一問題
     首先為何手拭不該被再稱為頭巾其理由如下
     第一 就整個劍道護具而言日文漢字的以國語發音我們稱面小手我們稱手我們稱胴,我們稱腰垂但是“()手拭我們卻稱頭巾這不是很奇怪?
      第二 頭巾這專有名詞一般出現在喪禮的習俗中喪家將其綁在手臂上或是額頭上之用將它冠在我們劍道手拭上,我個人覺得非常不雅
      第三 根據全日本劍道聯盟對手拭的解釋---用以擦拭手部臉部和身體的棉巾 當穿戴面時將其包覆於頭部其目的為(1)提高面與使用者頭部之間的緊密性(2)緩和對面部打擊的衝擊性(3)防止汗水流入眼中(4)保持與維護面部的清潔所以它並非只針對頭部擦拭之用。稱它為頭巾太過於狹隘了。
       或許早期的先輩們並未有如此認知或是注意到這個問題因此才會有如此日復一日以訛傳訛的誤導對於所有我輩中人特別是那些才剛要進入修煉劍道的後輩而言特別需要知之為甚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不是嗎?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劍道的修行與感懷(六)


上杉家訓
       日本戰國群雄中,上杉謙信是我相當欣賞的一位,在許多的戰役中,他從不玩弄陰謀詭計,也不會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他的出征並非為滿足私慾而打仗,通常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而出兵,為了實踐正義與情義而出戰。當擊敗敵人之後,他就將領地歸還給求援者,絕不會趁人之危佔人便宜,他猶如戰國之正義使者,所以連他的死對頭武田信玄都對他敬佩不已,甚至在武田臨終之前都交代他的兒子,如果他死後,別國趁機入侵,國家出現危難時,可以向謙信求助,可見謙信的人格連對手宿敵都敬仰和欽佩。
       而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大戰國英雄,均把謙信視為越後戰神,而對其神往不已,孟子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矣。我想謙信應該就是秉持這種的心態與信念,才能在遙遠的越後國中,受到領地裡豪族百姓的愛戴,以及紛亂的戰國中,敵人的心悅臣服,日前書中讀到他所制定的家訓,終於可以領略他的為人處世之道,可謂亂世中之真君子也。

心無煩惱時,心廣體泰。                    心無忍辱時,待人親切。
心無欲念時,情深意重。                    心無我執時,不生猜忌。
心無驕傲時,敬重他人。                    心無愧對時,不畏他人。
心無偏見時,作育人才。                    心無貪念時,不媚諛人。
心無怒氣時,和顏悅色。                    心存忍字時,萬事圓滿。
心無雜念時,平心靜氣。                    心有勇氣時,不悔不恨。
心無邪念時,淡泊無求。                    心有孝思時,忠貞節操。
心無自滿時,能解善意。                    心無迷惑時,不責於人。


       我輩練劍之人,不正是一生追求內心圓滿之道嗎? 慎思之,篤行之!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劍道的修行與感懷(五)


老驥伏櫪

       前幾天友人從日返台,因為經過多次的努力,他終於通過日本劍道協會東京都地區劍道四段的考試,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有為者亦若是。不僅他自己很興奮,身為朋友的我也分享了他的喜悅,所以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忙和鼓勵,因此請了其他老師和我吃飯。席間得知,他為了通過劍道四段的考試,前前後後參加了四年十四次的升段考試,其中甘苦實在無法言喻,也非他人可以體會。連續十三次煞羽而歸,天啊! 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呢? 想到榜單揭曉,望眼欲穿尋覓不到自己的號碼時,那總悽涼的感覺,可真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令人想到日本平成劍神宮崎正裕,據說他老兄小時候初段考試也考了四次才通過。在日本劍道考試中考個幾次才通過,這個現象實屬正常,這就難怪日本劍道水準這樣子高,而劍士實力通常與段位之間大多名幅其實。反觀台灣呢? 常常在區域考試中當升段裁判,看到有些考生那種表現真是令人搖頭嘆息,明顯看出根本沒有什麼準備就來考試,有的連道服都穿得亂七八糟,有的劍道型簡直慘不忍賭,林林種種百姿百態,真不知道在想什麼,而他們的態度為何?
       每次看劍道之道的影片,每次必所有感動,影片中的石田健一老師說劍道的目標就是追求氣劍體的一致,如果做到了許多事情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我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值得大家好好深思而宮本老先生說,在練劍的過程中他只要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而為了做好一件事,他努力二十年,考了二十四次了不只是佩服而有更多的感動在其中。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木さん真是了不起,雖然一把年紀,其勇氣與毅力令人佩服。給你按三個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