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文武不岐論
劍道是一種運動,一種藝術,一種文化,一種思想,更是一種哲理。文武雙修或文武不岐是習劍之人為追求終極目標而建立的修行法門,換句話說,便是在信仰中達理,於劍術中悟道,而成為精武能文,善文通武的劍士。藉由這個信念,將原本追求勝負為唯一的目標,提升到修練自我人格的境界,因為良好的人格與品德是為人的美德,也是社會群體所認同並且一致遵守的價值規範。
文武兩道猶如車之雙軌,鳥之兩翼,兩者缺一不可,無一不行。所以在劍道修練的背後,其實是醞釀著宗教般的信仰與文化上的修養,而這種境界非一夕即達,一蹴可幾,必須歷經一生磨練、一輩修持,方可養成劍道家文武雙全、內外兼資的人格特質。武藏論武士道:武士之道就意味著要精通文武二道,做為一個武士即使不具備這方面的天賦,只要不斷努力加強文化修養和兵法修練,仍可成為一位合格的武士。這說明了修文和習武對一個劍道家來說是何等重要,因為修練劍道的過程中,在技術層面如遇到瓶頸時,心裡素質上便無法提升而更上層樓,因此必須借助古聖先賢的典籍心得,來做為格物致知,窮究事理的終南之徑。
劍術的能力可以藉努力而增加,道德的涵養必須在修行中成長。劍是勝負,道是和平,兩者以二元相對的觀念並存。倘若只練劍而不修文,在劍技的表現上,恐怕將呈現出暴力乖戾之氣,粗鄙殺伐之態。所以,道為劍之主,道是劍的精神本質,而劍為道之用,劍是道的表現,以道入劍,道心運武,即能達成劍與道合一,才與德兼備,文與武雙全的劍道家。
劍道基本上是爭勝避負的,追求勝的精神,是積極作為,而過程必須透過流血奔汗的苦練,對於兵法劍技的反覆研修,以及透過儒學、佛法、道家的經典教義來修行與感化,以培養出:提得起、放得下、看得開之精神和態度,貫通宮本武藏「萬理一空」與柳生宗矩「心之以空」,的空色一味至乃至山岡鐵舟「心外無刀」的無心、無相、無住、無念,之無我境界!
文武不岐,法古完人,文武彬彬,然後君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