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劍道的武德教育

第二章

劍道段位論

       文有文法、武有武規。在社會上,為人與處事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在劍道的道場中,劍士的行為分際,也有武德與之規範。劍道段位的授與除了要肯定個人在劍技與劍品上修練的成果之外,對於劍士個人在道場裡也訂定了許多的行為準則,然而,劍士在道場之外,也應相對的展現個人在劍道段位的修持後,表現於外在上的風範和品味與內在中自我嚴格要求的內斂與約束。

        世界上的段位制度,是日本江戶時期著名的圍棋手本因坊道策,根據中國圍棋的九品制所創設的。起初只是棋院做為對棋士在經年累月的修練與學習之後所積蓄的造詣及醞釀的實力的一種評鑑制度,同時也作為棋士個人在棋院中地位晉升的依據,然而,後來陸續也被日本其他的傳統藝術和古流武術所仿照採用。日本劍道的段位於1883年開始採用,目的在於鼓勵劍士藉由劍道修煉發展出完美的人格與造福社會人群為其目標。所以事實上劍道的段位並非要形成劍士的階級與地位,而是象徵劍道人的人品和格調,表現在外的身段與對人對事所展現的態度與風範。

        修行劍道的人是不是都應該藉由獲得劍道的段位而努力修練以達目標?個人淺見,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在段位的鑑定上,已經非常具體明確的標示出各段位層次中,所應修持的基本條件,例如,到達初段者的要求是:著裝與禮法的認知,端正的中段構姿和竹刀的握法,熟悉立合的過程與步足的運用,正確的切返和基本的打擊,充實的氣合與完美的殘心等等,所以修練者便有了非常明確的方向,在平時的稽古中,努力達到初段者應具備的要求。同理,根據針對各段位審查所設下的標準,努力去修改自己的缺點與去除狂妄的心態,經過各段位要求的層層考驗,次次修正,焚膏繼晷的學習體悟,日積月累的成長淬鍊,最後修練形成個人在段位上所要求具備的條件以及人格特質的表徵,並且窮盡努力達到名實相符的劍道實力與內涵,最後以自己所完成的劍道成就,發揮影響力,栽培後學,貢獻社會,造福人群,維護和平,而這就是修練劍道者的初心

       其次,劍道因為實際的訓練與對打上的需要,於是逐漸發展出以竹劍代替真刀的練習與試合,但是,因為竹劍的稽古比較偏向外在的運動層次上,所以,在比賽勝負的壓力之下,往往造成劍道真正內在本質的流失以及外在運刀斬切動作的偏離。因此,將日本劍道形放在升段審查中的目的,即是藉由增加練習形稽古的時間與分量,一方面,在動作上,於彼此攻守規範之下,學會如何與對手保持適當間距,掌握進退有據的攻守契機,訓練自己的呼吸配合身體、雙手、腳步之間的相互運作,達到運刀的速度上、時間上、動作上的先機。另一方面,在架構上,在於體驗不同構姿上變化的要領,並用來糾正自己不當的姿勢,波動起伏的心態,了解刀之刃向的正確使用,體驗使用真刀面對對手所感受到嚴謹肅穆的心境與生死交關時所展現出的武道精神,這些形而上的特殊感受與抽象意境,必須藉由形稽古反覆的淬鍊,而漸漸有所認知與體會。所以,個人認為形的稽古對所有想要培養高段劍士的品格與風範之人,影響深遠,倘若不自我要求升段的話,形的稽古與研修勢必會減少甚至被忽略而,劍道修煉的方法、目的和意義將會有所偏離。

       應不應該升段或許見人見智、眾說紛紜,但是,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審查制度應該是所有修練劍道者的共識,因為它將深深的影響劍道的發展與推行。曾經受邀一次聚會,席間一位國術的武學大師和我談到劍道的升段制度,而老師傅非常肯定日本人為提升外在的實力與內在的涵養所設定的段位審查制度。席間我問他老人家,國術何以不制訂段位制度來做為技術提升的標準與評定,他說第一、中國武術門派眾多,各據山頭,統一不易,盟主難生。 第二、中國習武之人的陋習: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每個門派的武功祕笈通常不外傳,所以許多好的武學功夫都已漸漸失傳,後人無法發揚光大,因此評鑑無據。第三、權力過度集中,容易人謀不臧,破壞制度,而且更怕有人掌權之後,控制言論,整肅異己,專擅營私,圖利己派,而造成整個武學制度畸形發展與武學推廣窒礙難行,這樣反而損害了整個武術界。所以,他非常稱讚日本劍道的升段有著公正且獨立的專司單位,並且在升段的制度上,使用比較科學與量化作為評鑑的標準。

       劍道的段位的授與的真正目的與用意不在於分階級、表高低,而在於賦予更大的責任與更多的義務。段位愈高,責任愈大,愈應該約束與克制自己權力展現的慾望,否則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換句話說,高段先輩如果以自己段位的地位,不論是道場外或是在練習中,霸凌欺侮低段位的後輩,甚至高段老師或是館長大人,利用段位的權勢,壓迫欺負女性學員,這就是劍道界的悲哀了。然而,不幸的是,上述的這些的事情,經常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劍道界中,特別是在日本,不勝枚舉。最不幸的事件則在,曾經是全日最年輕的教士八段熊本劍豪山田博德老師的公子山田真德身上,因為不堪熊本縣警察劍道特練部中幾位先輩們在道場中的欺凌壓迫與道場外冷暴力的精神虐待,在2004山田博德老師才榮獲全日本八段選手權第二回大會優勝的一個月後,52422歲的那年,便在機動隊警隊的宿舍上吊自縊,結束自己年青的生命,這個不幸,真令人不勝唏噓與感慨,山田老師也因為與警界官司訴訟之故,後來退出了日本的劍道界,不再參與任何的比賽與活動(現在已復出了)!試想,在日本劍道界這麼有地位的人,他的小孩都會遇此遭遇,何況其他人呢?許許多多劍道霸凌的事件應該讓修練劍道之人引以為戒才是!

        雖然日本人把修練劍道的精神與目的陳述的非常清楚明白,但是,他們民族特性卻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如同講話之中總是充滿了前建與本音(場面話與真心話),曖昧不清,各自解讀,這點真的不可以和日本人一樣,我們應該把劍道的段位精神,真正的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不論身處道在場內外,以一行三昧的修行方法,努力培養謙沖自牧、慎始敬終、虛心納下、正身絀惡的精神與態度。我認為這是今後,劍道人在追求更高段位時應確立的一個方向或是準則。

       韓愈在原性一文中所提到人性論的三品說,與西漢大儒董仲舒及東漢學者王充所提相近,分為上、中、下三品位,並以仁、義、禮、智、信五者是否兼全而論述人性品第,因此,劍道的精神與儒家學說思想所倡導的道德文化是一致的。段位的立意與價值應該建立在倫理與道德的規範之上,所以,段位的精神亦是倫理的精神,尊重個人的段位成就或頭銜,即是尊重劍道的倫理,因為倫理正是人與人之間所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和品德表現,而不論道場內或外,這種精神正是維護一個傳統制度最好的方式。

技高養謙遜、段高求品德,所謂劍道的段位,就是君子的品位。

 

                                                                                                       根本英俊

于台北

4/30/2017